为什么年底供应链ESG评估需求激增?企业该如何应对?

近期,我们接到多家企业的ESG相关项目咨询需求,时间紧,要的急。其实每到年底,不少供应商都会收到国外客户ESG 评估邮件,如EcoVadis、SAQ、SBTi 等已成为 “必答题”。这些背后并非临时要求,而是合规压力与商业逻辑的双重驱动,企业需精准应对才能站稳供应链。

为何年底评估催的紧?

1.法规合规倒逼:欧盟 CSRD 指令 2024 年生效,要求企业 2025 年提交首份合规报告,覆盖 5 万余家企业及供应链。欧美品牌需在年底前完成供应商 ESG 数据收集,确保自身披露达标。

2.年度考核节点:跨国企业多以自然年为周期做供应链复盘,ESG 表现已纳入核心考核指标,供应商评估结果直接影响次年订单分配。

3.定期更新要求:EcoVadis、SAQ 等评估有明确周期要求,品牌需确保合作方在有效期内完成评级,避免供应链合规风险。

4.供应商拖延所致:其实很多评估需求,早在年初就曾提出过,后面也会偶尔跟进。不少企业心存侥幸,以为能拖就拖,期望蒙混过关。

5.新供应商遴选:年底也是各大公司对供应商进行洗牌时间,优胜劣汰,有不合格的被剔除,自然需要补充新的供应商进来,ESG相关评估是进入供应链系统的必要条件之一。

供应商如何来应对?

1.精准对接客户标准:不同品牌要求各异,如大众对 SAQ 特定条款有硬性要求,部分企业对 EcoVadis 四大主题设最低分门槛,需先明确客户核心关注点,有的方式才能高效应对。

2.补全基础体系:优先搭建环境管理(如 ISO14001 认证)、劳工权益保障等核心模块,建立可量化目标(如年度碳减排比例),避免 “文件与实操两张皮”,打好基础评估才能水到渠成。

3.运营数据要量化:用具体数据替代模糊表述,如 “废弃物回收率≥90%”“连续 12 个月零工伤”,同时留存合规文件与第三方验证报告。真实落地,规范运营,有理有据,才能增强可信度与提高评级表现。

4.供应链协同发力:将 ESG 要求延伸至上游,对核心供应商设 ESG 评分门槛,同步开展能力提升培训,共建可持续供应链。可持续采购已成ESG评估重要内容,光管好自己还不行,得带动供应商一起来。

5.内部齐心协力分工合作:面对看似突然的评估需求,对企业可能是次难得的合作机遇。如ESG基础好,日常运营规范,内部确定好项目总协调人,调动相关部门,做好分工,对照问卷整理和回复,结果不会太差。当然,如果前期毫无准备,那也只能是临时抱佛脚。

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?

1.ESG 评估已从 “加分项” 变为 “准入证”。但企业也无需盲目追求高分,想一步到位一劳永逸,而应聚焦客户核心要求与自身风险点,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循序渐进,持续改善。 毕竟,合规的同时,可持续运营能力已成为供应链议价的重要筹码。

2.切勿心存侥幸,莫耍拖延策略客户要求的ESG评估,绝非大家认为的空穴来风,来的太突然,大多客户采购经理早就通知企业了,要么口头,要么邮件,要么会议,只是企业可能面对此类要求熟视无睹,要么习惯性心存侥幸能拖则拖。

3.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面对当前总体不太景气的大环境,企业更应该化被动为主动,积极洞察和响应市场对于ESG评估需求,提早从从容容来准备,而非临时匆匆忙忙来应对,以免造成连滚带爬的被动结局,丢了业务,让企业雪上加霜。

本文为明傲咨询原创文章,未经允许,禁止盗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