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一家企业紧急找到我们,说是EcoVadis项目马上要启动。去年初协助他们获得的EcoVadis评级结果还不错,拿到了铜牌,客户当时很满意。但近期突然收到通知,告知他们在供应商系统里已被标记为“红色预警”,原因是评估结果已超过18个月有效期。根据该客户的要求,企业每年要定期进行评估,否则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。
几乎同时,另有两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联系到我们,因其2年前的SAQ评估过期,且通过标准提高,被客户要求立即更新,否则失去后续的新项目投标资格。
上述问题已非个例。随着EcoVadis、SAQ、CDP等ESG评估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标配,许多企业因忽略评级“有效期”而陷入被动。一旦过期,客户系统自动预警,合作停摆、商机流失,损失立现。在目前大环境不太景气的当下,如果因此类原因丢掉合作机会,实在是太可惜了。

那么,企业该如何避免ESG评级“断档”?明傲咨询在此给大家几点建议,供参考:
1.与客户保持沟通,明确各项评估有效期
由于目前ESG类的评估项目多,客户要求也不同,没有统一的有效期。企业应主动了解各个客户对评估的最新要求,尤其是更新周期和标准变化。有些企业认为,如果主动去问怕打草惊蛇,没事找事,不如等客户来催。其实,客户都有专门的供应商管理系统,等到催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。
2.建立ESG评估档案,摸清“家底”,做到心中有数
很多外向型企业,服务的客户众多,要求还不一样。企业要梳理所有客户要求的ESG评估类型、评估日期、结果有效期和更新规则。将EcoVadis、SAQ等评级的到期日纳入企业日历,做到心中有数,提前3-6个月启动筹备,正所谓,预则立不预则废。
3.设置内部预警,提前做好计划安排
有些企业心存侥幸,以为客户也不会较真,能拖就拖掉,但对于管理规范的客户来讲,这种可能性不大。企业要内部指定专人或团队负责ESG评级维护,利用提醒工具跟踪进度。避免临时抱佛脚,尤其针对需长时间准备的数据收集、文件整改工作,以及提交后漫长的评估等待,如EcoVadis。前期准备越充分,结果就更有保障。同时也要做好万一结果不好,还有时间进行整改和补救。
4.积极回应和沟通,争取时间,抓紧行动
有些企业已经碰到了这种紧急情况,之前评估已到期,客户催的非常紧。此时,应积极响应客户要求,争取更多时间。表示立即启动新的评估,同时告知项目流程周期,给出预期完成日期。有些客户可能会接受短期延期或中期报告,及时沟通可争取缓冲时间。此时应抓紧行动,以免耽误时间。当然,这种情况要尽力避免,不能保证每次沟通都有效。
5.将客户要求融入日常管理,化被动为主动,持续改进
从长远来看,企业应将ESG管理融入日常运营之中,系统化管理,而非简单应付。应安排对口人员分析和整合现有客户ESG相关要求,形成自己的ESG管理体系。由专人定期更新相关政策,收集相关数据,不仅能轻松应对复审,还可能提升评分,增强客户信任。

ESG评级评估认证,对于供应商来说已不再是“加分项”,而是进入客户供应链的“准入证”。只有将各项ESG评级管理转为常态化工作,并做好时效管理,才能避免 “评级失效即合作失约” 的被动局面,确保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竞争中稳步前行。